- 藍恩
- Posts
- 林森北路的亡靈
林森北路的亡靈
自從 Netflix 上架後,
最近在照順序看柯南的電影版。
某天看完了「貝克街的亡靈」,
如果你沒看過的話,它在講述
柯南跟他的快樂夥伴被困在 VR 裡,
必須解出真相才能活著離開 VR 裝置。
推理的部分個人覺得不怎麼樣,
但它展示的世界觀在 2002 年來說
十分新穎。

電影推出的 23 年後,我們準備好了嗎?
我看完的那天晚上,
Google 在開發者年會上展示了 Veo 3。
如果你還不知道 Veo3 的話,
那我推薦你看看這部
角色拒絕承認自己是 Prompt 生成的影片。
我把影片貼給好友看,他回我說:
「搞不好我們也是超屌的 prompt ?」
如果是的話,上帝好像
也就是寫出很多 bug 的 vibe coder 而已。
但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想過,
我們是不是其實活在 VR 世界裡呢?
這邊不是要做什麼靈性的探討,
我們可以用很邏輯 / 哲學 / 數學的方式
來思考這件事情。
哲學家 Nick Bostrom 在 2003 年發表過一篇論文
“Are You Living in a Computer Simulation?“
簡單說,以下三種情況必然有一種為真:
1. 人類文明無法開發出非常真實的虛擬實境。
2. 人類文明有能力做到,
但選擇不做或只做非常少次。
3. 我們幾乎可以確定自己活在虛擬實境裡 1。
我在兩年前初次 2 聽到這個理論的時候,
秒去掉 2 的可能性 XD
覺得大概是 1 吧,
但現在越來越覺得是 3 了。
寫到這邊突然有點卡住。
在腦袋裡把幾件事情連起來的時候
覺得好像有點什麼,
但再想想,就算 3 是真相,
好像也不影響任何事情?
現實生活(或說 VR 生活)不是柯南,
不會因為猜到答案
天空就開始播放 B’z 的 Everlasting 3 。
我每天早上吃一大堆膠囊,
也沒有出現任何要變回小學生的跡象。
(但自由意志是假象嗎)
(這段不知道要怎麼收尾是 prompt 的錯嗎)
阿總之少數確定的事情是
我明天還是會繼續寫笑話、
繼續試笑話、
偶爾死在 23 舞台上,
做個林森北路的亡靈。
1 第三點是怎麼推理出來的:
姑且簡單假設有 1 個真實世界以及 N 個虛擬實境,我們無法判斷自己處於哪個世界,且人口數均相同。
則我們剛好活在真實世界的機率是 1/(N+1)。
N=100 時 P ~= 1%
N=10000 時 P ~= 0.01%
2 【哲學】如何重新用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 - 衣櫥裡的讀者
3《貝克街的亡靈》片尾曲
Behind the Scene:
沒有這個 Podcast
曾經在 Threads 上寫過,
會有這個短影片系列是源自於:
「想要在持續有線上輸出,
但又想保護自己的段子。」
因為笑話基本上發出去的那一刻
就是生命的結尾了。
沒有寫出來的另一個想法是
我一直在思考,2025 年的現在
單口喜劇是不是過時的產物。
如果有一個確定會 work 的文本,
有兩種可能的運用場景:
A. 直接服務鏡頭。
B. 服務現場觀眾後,再儘可能透過側錄
讓線上觀眾還原現場體驗。
B 麻煩 A 大概 500 倍,
但就短影片的效果而言 A 可能還更好。
但總之我很喜歡單口喜劇,
所以就算做 B 並不是理性的決策
也是會持續無腦做下去。
但於此同時也想要試試看
把「只有 A 合理」的文本拍成影片,
大致上分成幾種:
- Black Out (Sketch 用詞,
可以理解成短劇的 One-Liner)
- Parody 某些常見的短影片結構
- 去翻玩短影片才有的元素 (loop、調色)
目前除了 BO 類的其他都不太中 XD
但反正試錯成本很低?
(歡迎私訊/回信告訴我你對這個系列的看法)
Random Thoughts
我覺得在現代,單口喜劇要能夠達到
「娛樂觀眾」的閾值是越來越高的,
我們有比異鄉人的陳大哥系列有趣嗎?最近幾個月對於自己要往哪裡前進,
一直受今年聽到的一句話影響。
說這句話的是一位頗有成就的喜劇前輩
我問他怎麼判斷要做哪些事情,
核心思想是什麼?
他一臉認真地說:
「我想要做看起來很酷的事情。」
聽起來很中二,但意外的在喜劇上
作為準則挺實用的。
(不瞞各位,會寫電子報也是
我覺得這看起來很酷 XD)我一直覺得「粉絲」是很單向的用詞,
就是「我是你的粉絲!」是合理的用法
但聽到有人說「我的粉絲怎樣怎樣」
我都會渾身不自在,
就是,這人好有自信啊 XD我固定有在收看的 YT 頻道 Charlie Poker
近期有個影片系列叫做 “The Grind is Real”
大意是他會誠實地把打德州撲克 ¹ 系列賽
每一發買入到淘汰的過程都呈現出來,
被淘汰了超多次,個人覺得很好看 XD
想到 Jim 的成名系列「在演出的路上」
其實也是一樣的概念,
「有實力 + 高機率失敗 + 不放棄」
好像是必定好看的組合。
也有在想如果可以用短影片
呈現一個笑話的打磨過程
好像也會滿有趣的 ²?納瓦爾寶典 - VK 科技閱讀時間 (Podcast)
有機會再聊聊 Naval,這集很值得聽!
好像沒有跟大家分享過
我有一個 YT 的播放清單:
藍恩喜劇精選
90% 是我當喜劇演員之前儲存的內容
是作為喜劇觀眾的藍恩喜歡的東西。
¹ 德州撲克是期望值的遊戲,玩家盡可能做出正期望值的決策,但仍有可能因為機率被淘汰。
² 以我來說,目前一個好笑話的生命週期大概是 4 次 Open Mic 跟 10 次正式演出,有些 tagline 會在好多次的正式演出後突然長出來。
上次我朋友介紹他男友給我認識,
說:「這是我男友,但他有點怪
講話喜歡只講一半,你可能要習慣一下。」
我說:「你好,請多指教」
他說:「尔子,青夕旨孝」
藍恩的近期演出:
Golden's Bar Open Mic 主持
6/12 (四) 21:00 - 22:30 @劍潭 Golden’s Bar
票價:100 + 低消一杯飲品
留位請 IG 私訊 @goldens_bar
沒意外的話,每個月的第二個週四
我都會在這裡主持 Open Mic。
地點在劍潭捷運站 literally 旁邊,
場地不大,坐滿大約 20 人,
是個很舒服的老美式酒吧。
會有 8 位中老手來試笑話,
報名機制的關係,演員不太會連續兩個月出現。
所以很歡迎觀眾每個月都來!
我自己的話在開場跟串場都會試一些笑話,
(每個月試的內容不會重複)
目前合作了半年多覺得氣氛都滿好的,
所以在電子報這邊慎重推薦給大家!
btw 活動結束後店家營業到兩點,
很適合帶朋友一起來,
活動結束後跟朋友喝個兩杯聊聊
再搭捷運回家。
推薦演出:現點現做《都市傳說惹的禍》
7/05 (六) 19:30 @台中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7/06 (日) 14:30 @台中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7/12 (六) 19:30 @台北 卡米地+
7/13 (日) 14:30 @台北 卡米地+
那個,「現點現做」是團名,
這是一檔漫才專場。
我從還沒開始做喜劇的時候
就很常去看漫才 Open Mic,
當時是一個看到賺到的年代,
(現在也是很好看,但當時的陣容太扯)
達康主持、每次幾乎都固定會有菜冠跟漫才少爺、
偶爾會出現娛人跟面白,
我也是在那個時期被現點現做圈粉的。
現點現做的喜劇節奏跟笑點都很紮實,
(雖然偶爾會出現爛到爆的諧音)
我覺得不常看喜劇的觀眾也很好入口,
票也不貴,我覺得滿值得一看!
分享一個他們快五年前的影片
也在我的喜劇精選清單裡,
現在看還是覺得很好看。
另外也推薦一下
馬克吐司的《私人帳號》!
6/27 (五) 20:00 @台北 卡米地+
馬克是很厲害的前輩,
但我猜這檔的內容設定
應該會是本來就認識/喜歡馬克吐司的觀眾
會覺得比較投入比較好看。
所以就簡單提醒想看但還沒買票的趕快去買!
結尾致謝一下:
感謝《藝情指揮中心》的推薦!
我很喜歡看/聽有完美主義的人製作的節目,
邊聽就會覺得啊跟提姆比較起來
我還是滿隨便的嘛,安心多ㄌ。
有任何建議、回饋、想說的話、想看到的內容
都歡迎回信或透過 IG 私訊告訴我。
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