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恩
- Posts
- 深夜 Comedy Cellar 遇見美國陳柏
深夜 Comedy Cellar 遇見美國陳柏
如果大家沒聽過 Comedy Cellar 這間喜劇俱樂部的話,
我們有請 ChatGPT:
Comedy Cellar 絕對是世界上最傳奇、
最重要的喜劇俱樂部之一,
尤其對於紐約市與整個美國單口喜劇文化來說,
它幾乎是聖地。
它不是名氣大,是「場地水準硬」
- 主持、節奏、現場氣氛極佳,
甚至讓第一次看現場秀的人都能立刻進入狀況。
- 每場通常都有 5–7 位表演者,沒有冷場。
- 地下空間小巧緊湊,讓現場氣氛特別濃厚,
非常「近身搏鬥型」的喜劇場地。
ChatGPT 熱愛花式吹捧,
但實際上 Comedy Cellar 差不多就是這麼厲害的地方。
Cellar 的常態拼盤秀是 6 個演員一人 15 分鐘,
Two Three Comedy 的二三嚴選就是直接照搬這個形式,
差別是嚴選一周最多也就 5 場,
Comedy Cellar 週六一天就有 15 場演出…
四月下旬到美國待了兩週,
我到紐約的第六件事
(前五件事依序是:抱怨地鐵很破爛、抱怨路上很髒、
抱怨無家者很多、抱怨到處都是尿味跟大麻味、放行李)
就是到 Comedy Cellar 報到,
感受一下美國二三嚴選到底多厲害。
開演前十分鐘,我坐在位置上發呆,
摸著被封在密封袋裡的手機,
一抬頭,一個白人中年男子
用一雙懇切的眼睛盯著我,
左眼寫著「請跟我」、
右眼寫著「small talk」,
沒有手機的我
無路可退…
總之我們聊起來了,
他說他叫 Andy,但我都在心裡叫他美國陳柏。
(如果你不認識陳柏¹是誰也沒關係,不影響閱讀)
- Andy 每周一三五都會到 Comedy Cellar 報到,
固定看尾場,已經持續三年以上了。
- 據他所說,選最後一場是因為
比較有可能空降不在名單內的大咖。
- 他來的頻率高到,只要他有買票,Comedy Cellar 就會把
他最愛的位置留給他 (舞台正前方第二排)
我問他:
「雖然這邊演員很多,
但你這樣應該還是很常聽到重複的笑話吧?」
他很有自信的說:
「對阿,等等這場,
應該至少 85% 的笑話我聽過!」
(我想說你是在自信什麼啦!)
我說:
「你這樣還會覺得有樂趣嗎?」
美國陳柏說:
「第一次聽到一個笑話確實是會感到驚喜,
但 Surprise 只是笑點的一部分,不是全部,
我聽到重複的好笑話還是會很開心。」
我真的是腦袋炸開,
第一次發現笑的理論可以用在這種地方,
還是從一個觀眾口中聽到的,
在這邊用念力跟他說一聲:
謝謝你,Andy 老師。
在 Jerry Corley 的體系裡,
Surprise 確實只是八種笑的機制之一。
(我之前有在 Threads 寫過一篇更詳細的文章)
8 Theories of Laughter:
Surprise / Embarrassment / Incongruity / Recognition
Ambivalence / Release / Superiorty / Configurational
美國陳柏繼續說:
「因為大部分笑話我都聽過,
反而會像看重播的比賽一樣,
知道大場面要來了!這個會大中!來了!
真的大中的時候,
就會有種 幹!我就知道! 的感覺。」
各位,請再看一次上面的 8 Theories,
妥妥的 Superiorty 耶,好優越的呀!
美國陳柏接著發表他對藝術的看法:
「所有的藝術作品都是可以重覆觀看的,
梵谷的星空不會因為你看第二次就覺得難看
(下略其他 800 個例子)」
不知道為什麼,
有種自己的笑話²被翻拍成 sketch 的感覺。
想到喜劇演員的屎尿屁笑話被他拿來跟星空對比,
就覺得梵谷應該會生氣吧。
最後我問他:
「有沒有演員跟你說過『看到你坐在台下,就覺得
喔幹我今天要講的笑話這人全部聽過,瘋掉』。」
美國陳柏說:
「有啊,有些演員會說『每次看到你,
我就會回後台,想辦法生一些新東西加進來』,
然後我就會跟演員說
『別啊,我就是來聽舊笑話的』。」
我說:「講了也沒有用對吧?」
「沒用。」
「嗯。」
「你怎麼知道沒用?」
「因為我認識台灣陳柏。」
演出開始了。
¹ 二三常客觀眾,擅長給予情緒價值。
² 歌會越聽越好聽?
爵士與幽默
去紐約看了兩場現場爵士演出。
(在此推薦 Emmet Cohen Trio,
厲害又不會難入口,超過一百分)
因為我對爵士樂的技術一無所知,
反而能夠以純觀眾的視角得到一些
能對映回現場喜劇的觀察:
1. 非言語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做到違背預期
音調上突然的變化、
鼓手開始敲地板跟牆壁、
整團突然很有默契的加速,
能做到變化的突然但又聽覺上合理,
現場就會聽到笑聲。
可見笑真的有一部分是滿生理性的機制。
2. 表演者是否享受舞台是與觀眾建立連結的核心元素:
看了另一場是一對父子同台在 Trumpet 的位置,
爸爸在演奏兒子的寫的曲時失誤了幾次,
兒子整個臉垮下來,開始顯得不享受舞台,
(其實他不要臉垮下來我還感覺不出來有哪裡失誤 XD)
觀眾也跟著慢慢離線。
音符就像是語言,但也跟現場喜劇一樣,
最終能不能用好的情緒感染觀眾才是關鍵。
Behind the Scene:
三流笑話:平行時空
這是 “三流笑話” 這個組合的第二檔演出,
如果你還不知道的話,
全片已經可以到 Youtube 免費收看了,
快去看!
(以下有雷)
這次的結尾短劇是我們三人共同創作的劇本,
共同創作就跟民主一樣,
雖然最終的產品會有高度共識,
但過程很沒有效率 XD
卡最久的或許是結尾短劇的第四幕,
探討笑話題材是否有邊界一直是有趣的問題。
(請注意,各種題材都需要合適的處理手法,
不代表最終產出的成品應該 100% 被接納)
btw 小時候看哈利波特,看到裡面的角色
不敢提佛地魔的名字都覺得很難理解,
但想想鄭南榕之於現今的台灣喜劇演員,
好像就是這樣的狀態。
(你各位剛剛看到「鄭南榕」三個字的時候,
是不是也跟哈利波特裡的其他角色一樣,
不自覺倒抽了一口氣啊?)
回到第四幕,卡很久的一個原因是
我們很想討論這個主題,
但為什麼是我們討論這個?
我們比較少 edgy 的題材,
也殊難想像會被批評過度冒犯。
但最終還是決定把這樣的話題帶進短劇裡,
也算是我們對現場喜劇的某種告白吧。
Random Thoughts
最近作為備戰的一環,去買了 Lifestraw。
(考量到戰爭時期可能會斷水,
需要喝雨水的情境最好是有可靠的濾水設備)
店長以為我是野外求生愛好者,
很熱心地介紹說:
「這個吸管雖然號稱可以過濾 4000 公升的水,
但實務上建議使用了半年就要換喔!」
「哇,拜託不要打超過半年ㄟ」「蛤?」「沒事」直式影片無法拍出視覺上好看的東西。
(大家覺得呢?)AI 是否會取代人類?
某天在家裡盯著 B’z 月曆發呆時突然想到:
B’z 之所以是雙人配置,就是因為在 1988 年,
吉他手松本認為吉他手和主唱是樂團裡
唯二無法被電腦編曲取代的角色。
結果論而言這個判斷是錯的,
B’z 1998 年至今大量使用支援樂手而非電腦編曲。
但這次會不一樣嗎?在紐約跟老朋友見面,他說:
「紐約是一個不需要融入的城市,你自在就好。」
想到忘記在哪看到,但實驗的結論是:
要求 AI 輸出的結構越嚴格,
給出內容的品質會越差。
因為 AI 要花精力把內容調整成你要的結構,
花在思考上的品質就會下降。
或許這就是紐約市容亂七八糟,
但演出品質高到不可思議的秘訣吧。如果有自殺傾向時很難開口向人求助,
人類有沒有可能用類似
“金絲雀安全聲明“ 的方式隱晦的求救?藝術和自殺:為什麼藝術家走向死亡 - 藝情指揮中心
邊聽邊想到 Neal Brennan。
在做了兩個講自己重度憂鬱的喜劇特輯後,
一度想說這人會不會未來都
一直依賴自己的疾病作為創作靈感,
結果論而言他證明了自己可以不用一直凝視深淵。在看阿量事件時一直在想,
如果是我在錄音現場我會怎麼做。
我覺得我可能也沒有足夠的勇氣
在 podcast 錄製過程中直接翻臉。
在想可能比較可行的策略是:當下不要陪笑、不要出聲
軟性的表達不認同然後
示弱/裝傻/轉移話題
(e.g. 這個詞好恐怖,
我突然覺得好像可以去一下洗手間)
大方向而言就是要留下軟性反抗的證據,
類似苗博雅這樣。
(warning: 這是看了可能會心情不好的笑話)
今天大家都在講那我也想抱怨一下,
就我是四月中出發去美國,
搭了快 20 個小時的飛機,
好不容易落地、很興奮、連上網路、
一看,一個我很尊敬的前輩自殺了。
我想說哇,這個假期開始的可真順利啊。
之前有權樂現在有這個,
我就在想這是什麼喜劇企劃嗎?
「請你~跟我~這樣~做~」
「歡迎收看天殘衝衝衝」
瘋掉。
回程飛機的途中我就一直祈禱
拜託這趟不要再發生什麼事情。
然後又是飛了快 20 個小時,
好不容易落地、很緊張、連上網路
一看,哇!
巨陽尼還活著。
失望第二次。
藍恩的近期演出:
驚奇4笑話
5/31 (六) 19:30 - 21:00 ft. Boss、品喬、德礎 @二三喜劇
300 元/無須預約、現場付款
這是一個表演者自己都很享受的帶狀演出。
(雖然帶子很常中間斷掉)
由固定的四人組成,一人 15 分鐘的 Open Mic,
我個人很習慣在這個場合做一些奇奇怪怪的嘗試。
這裡出現的笑話未必最精煉,
但肯定是最有生命力的狀態。
是觀眾回購率很高的演出 (?)
沒事來看看吧!
這裡也有我的其他演出資訊。
推薦演出:曹小歐個人專場《OG》
6/13 (五) 20:00 @台北 Comedy Plus
6/14 (六) 20:00 @台北 Comedy Plus
6/21 (六) 20:00 @台中 群島藝術園區
6/28 (六) 20:00 @高雄 任意門
我其實也想推薦喬瑟夫製作的《幫喬飛的播放清單》,
但想想他的票房能力應該是不需要我的推薦 XD
(btw 我原本有機會去演的,
自己搞錯日期哭暈在廁所)
回到小歐,
在台上的小歐一直給我一種插科打諢的感覺。
(這是稱讚)
舞台樣貌太過討喜,
以至於他能很自然的處理更廣泛的題材,
聽他的笑話總是會讓我感受到自由。
但會推薦的原因,單純是我覺得小歐的笑話
絕對能讓大家不花腦力輕鬆笑滿 70 分鐘。
(這是稱讚)
點個兩杯酒,去看小歐耍白癡吧。
(這是稱讚)
感謝很多讀者上期看完有寄信給我回饋,
想法有收到回應十分開心!
(其實有開信閱讀就已經是鼓勵了)
這期寫完才發現字數爆幹多……
不好意思下期多控制一下。
有任何建議、回饋、想說的話、想看到的內容
都歡迎回信或透過 IG 私訊告訴我。
下期見!